查看原文
其他

我花275分钟啃完了这部去年最佳电影

甜酸酱 陀螺电影 2022-05-10


弗里德里克·怀斯曼无疑是当下最为年长的电影大师之一。


身为美国纪录片领域的代表人物,他的年龄甚至超过了新浪潮名将让-吕克·戈达尔。同为1930年出生,戈达尔生于十二月,而怀斯曼生于一月。


关于怀斯曼其人,可以看我们之前的一篇《成名作即禁片,91岁了,如今他还在拍


/ 弗里德里克·怀斯曼


两人也同样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,同步延展着自己的作品序列。


在怀斯曼2020年的纪录片新作《波士顿市政厅》中,他仍近乎执拗地坚守着透明化的纪录片风格,以严密的结构模式组织着摄影机记录的素材。


这部电影也被法国《电影手册》放在了2020年度十佳的第一位。


一直只有英文字幕的《波士顿市政厅》一度以密集复杂的台词让影迷们望而却步,最近有字幕组终于译出了中字,推荐大家可以去看一下(可以回复后台关键字“波士顿”)。


/《波士顿市政厅》海报


许多影迷与学者喜欢用一系列术语来形容怀斯曼的作品,诸如“直接电影”“真实电影”等等。


怀斯曼本人对这些属于并不是很感兴趣——


“多无聊的讨论啊,既无聊又自负。


认为电影就是真实,或者某种事物就等于真相的想法,是非常荒谬的……


我认为都是那些学者创造了这些类型,还有这些可怕的术语……


什么直接电影、真实电影、旁观者视点……”


/ 弗里德里克·怀斯曼


不过,在这些他所厌恶的术语之外,我们仍能从他的影片中找到一些共通之处。


譬如相对客观、不干涉被摄内容的拍摄方式、严谨的剪辑逻辑、对于公共空间的偏好等等。他的作品无疑在纪录片领域提供了一些统一而独特的案例。


在《波士顿市政厅》之前,他已经多次以公共建筑作为影片的主题。


无论是上世纪六十、七十年代的经典名作《高中》《医院》,还是2010年代的《纽约公共图书馆》《国家美术馆》,都从某种特定的建筑,衍生出关于美国当代城市与社会的思考。


/《高中》《医院》海报


对于许多影像创作者来说,这些片名似乎都是相当棘手的主题。


但是,像怀斯曼这样的导演,仍能从既定的空间中推衍出无穷的叙事与主题线索。


/《纽约公共图书馆》《国家美术馆》海报


即便在文学领域,维克多·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《巴黎圣母院》同样是一部以建筑为名的作品,而且他还以新颖的方式,


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添加了一整章关于圣母院内部空间的描写,这与怀斯曼穿插市政厅空间与人物活动的拍法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
/《巴黎圣母院》封面


在这部《波士顿市政厅》里,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一系列与市政厅有关的外景公共空间,以及一系列其他的波士顿城市空间,包括施工现场、垃圾车驶过的街道、社区大学等等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不过与许多强调形式的城市纪录片不同,怀斯曼的镜头并没有在这些空间线索上驻留太久。


仿佛这些建筑只是信息点,他并未像那些恋物癖影像一样,让我们陷入对空间、对形状的冥想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对于城市居民来说,冷冰冰的楼房并没有带来许多纪录片的新奇感。


怀斯曼仿佛是在组合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,试图从中找到一些隐伏在陈规惯例之下的线索。


当然,与城市影像相比,《波士顿市政厅》里的“会议影像”,在时间上占了更大的比重。


在影片里,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会议与讨论。


无论是试图解决民众问题的波士顿市长与官员,还是其他公共机构的就职者,都使用着官腔十足的话语进行讨论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从公共性来说,这些会议影像与城市影像构成了一种并置。


在外景的画面里,我们在波士顿城这样的公共场域里生活,而公共生活的比重早已远远超过了私密生活。而在内景的画面中,我们用极富公共性的姿态与话语与彼此进行交流。


如果说这些建筑是冰冷的,那么那些话语也是冰冷的。


我们看到了大量用话语构成的、问题-解决的讨论模式,就如城市化进程中拔地而起、服务民众的基础设施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但除了共通点之外,怀斯曼也会通过素材剪辑的顺序,呈现出一些冲突点。


譬如,他先是为我们呈现了城市垃圾处理时污秽的景象,接着给我们展现了波士顿红袜队的庆贺活动中留下的大量垃圾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前者代表着城市设施运作过程中一系列的环保问题,而后者与市长的发言结合在一起,展现着城市荣誉的政治性。


垃圾与红袜队的素材并置,本身就表述着城市政治的复杂性,这也是一位如此客观的纪录片创作者的表意方式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可以说,《波士顿市政厅》虽然使用了最透明的素材,但它也涉及了几乎一切美国公共领域中“必须”探讨的话题。


无论是种族问题、性别问题、战争问题、国族身份认同问题还是老年人的医疗问题,都囊括在这部影片270多分钟的时长里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在社区交流中心的讨论中,我们看到了战争创伤与战争记忆的问题。


但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发言人员,都在以得体而理性的方式交流,我们只能从退伍士兵的脸上,观察与战争有关的情绪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而在婚姻登记处,两位女性准备登记结婚。


见证人念着面前的誓词让两人重复,而无论是这位工作人员还是结婚的性少数群体,都有那么一些念错词的瞬间。


怀斯曼捕捉下了这些非常具有真实感的瞬间,让社会和公共议题真实的人类体验构成了交流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可以说,在这部由官方语言与官方建筑构成的影片里,无论是诵读结婚誓词时念错的时刻,还是上文中那位退伍士兵扑闪的眼神,都是看似死板的影像与世界里不死板的刹那。


许多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,或许就是在无限的公共性荒漠之中,寻觅那些罕有的个体性。但在个体性中也可以藏匿着公共性。


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,巧舌如簧的波士顿市长应对着抛出各种问题的市民,他就像是影片静默地记录的那些楼房一样,是这座城市的活体“基础设施”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他带领着同样遵循某种方式“运作”的官员们,共同以有条不紊(但不一定高效)的方式,处理着这座城市出现的问题。


可以说,怀斯曼这些以空间为名的电影,终究还是要探讨人类本身,以及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。


在观看《波士顿市政厅》的时候,在面对这些冰冷的空间与人类冰冷的话语时,我们有时竟会发现他们如此相似。


/ 纪录片《波士顿市政厅》


或许在城市生活之中,人可以变得像物,而物也可以变得像人。







/THE END







王家卫,请回答2020


《釜山行》导演,不容小看


这部韩国女导演新片,请在凉爽夜晚观看


为什么电影里总有那么多特写镜头?


这样的导演,是国家的良心


80岁丧偶「007」,到养老院执行任务


网飞又出大招:一场宗教「屠杀」背后的惊天骗局


三句话不离“戈达尔”,每天做着电影梦,是「可怜」还是「可爱」?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